颠覆!Top 30美本「官方就业报告」曝光!哈佛三分之一读研“避难”,小藤就业胜大藤?
近期,留学圈可谓“风云不断”。
政策不确定、经济下行,让不少家庭也越来越想“求稳”,开始重视留学的投资回报性,对美国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颇为关心。
根据2025年数据,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上升至5.8%,达到近年来新高。 与此同时,新毕业生岗位需求持续下降,2025年新增招聘同比下滑约16%。“减员”趋势尤其影响着科技、金融等传统热门行业。 无数留学生和家长开始质疑:美国名校的"金字招牌"还值钱吗? 今天,特小编就深扒名校官网,整理出U.S.News综排Top 30美国大学最新公布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,用真实数据来一解大家的疑惑! 从就业率、平均起薪、行业去向、深造率等多个维度出发,让我们客观分析:顶尖美本毕业生都“混”得怎么样?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5 U.S.News 综排 Top 2 MIT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于前列,虽然很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,但进入就业市场后的平均起薪极为抢眼。 根据MIT学生金融服务处披露的数据,2024届MIT毕业生进入业界的平均起薪高达12.6万美元。
MIT毕业生普遍进入咨询、科技、金融等高薪行业(如埃森哲、亚马逊、谷歌等知名企业)。
需要注意的是,即便是同一所学校,不同专业间的起薪差距也很大:一般而言,理工科和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水平远超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。
哈佛大学
Harvard University
2025 U.S.News 综排 Top 3
哈佛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样优异。据《哈佛深红报》调查,约58%的哈佛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。
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,有40%以上的年薪超过11万美元,超过2/3的年薪在7万美元以上。

其中,进入科技行业的哈佛毕业生近一半起薪超过13万美元,四分之三起薪超过11万美元;金融行业毕业生中28%起薪超过13万美元,72%超过11万美元。
这些薪资水平远高于全美毕业生平均水平,反映出哈佛学子的竞争力。
此外,约21%的哈佛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,另有10%参加奖学金项目。
耶鲁大学
Yale University
2025 U.S.News 综排 Top 5
耶鲁大学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率同样非常高。
官方数据显示,77.2%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,19.2%选择读研。

根据耶鲁职业服务办公室发布的数据,耶鲁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90,097美元。
统计显示,84.1%的就业毕业生起薪在5万美元以上,64.9%在7万美元以上,42.2%超过10万美元,这反映了他们进入金融、科技、咨询等热门行业后的高起点。
耶鲁毕业生的热门雇主包括谷歌、微软、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贝恩咨询、亚马逊等国际知名企业。
同时,约17.9%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,多数进入耶鲁、哈佛、哥伦比亚等顶尖名校。
宾夕法尼亚大学
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
2025 U.S.News 综排 Top 10
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生就业率高达72.2%,在藤校中名列前茅。其中沃顿商学院表现尤为突出,就业率达到90.3%。
总体而言,宾大毕业生主要进入金融、咨询、科技和医疗等高薪行业,平均年薪约为10.0万美元。
具体来看,文理学院就业率为65.6%,年薪约8.3万美元;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就业率73.3%,年薪约10.0万美元;护理学院就业率63.0%,年薪约9.37万美元;沃顿商学院就业率90.3%,年薪约10.5万美元。

宾大的工科和商科毕业生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强。毕业生常见的雇主包括摩根大通、高盛、波士顿咨询集团、麦肯锡、美国银行、摩根士丹利、宾州医疗中心等。
此外,约19.6%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,多数进入哈佛、斯坦福、MIT、哥伦比亚等名校攻读硕博学位。
康奈尔大学
Cornell University
2025 U.S.News 综排 Top 11
根据康奈尔职业服务中心的数据,73%的毕业生参与调查,其中92%的毕业生在毕业六个月内就业或继续深造,总成功率达92%。
全职就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85,589美元。康奈尔毕业生主要进入金融、科技、咨询、生物科技和健康护理等行业,热门雇主包括摩根大通、花旗、高盛、微软、谷歌、亚马逊等知名企业。

约30.8%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,留校攻读或升入哈佛、斯坦福、MIT、宾大、哥大等名校的人数居多。
以上这些数据,直接印证了名校毕业生仍具备较强就业竞争力。
名校学生之所以如此抢手,一方面是因学校录取本身对学生的学术和能力进行了严格筛选;
另一方面,顶尖院校庞大的校友和资源网络也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就业机会。
然而,我们也要警惕“名校万能论”的误区。从学校官方数据可以看出,即便在同一所名校内部,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薪资差距也很大。
在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中,单纯依赖名校文凭已不够,还需发展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有效的人脉资源。
建议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择校期,高度关注官方毕业生就业报告等权威信源,用就业前景作为择校的重要参考。
同时,同学们在校期间也应积极拓展实习经历和社会资源,以提升竞争力。